男子在家自己与孩子做滴血认亲结果过却隐瞒10年不敢说,那滴血认亲有科学依据吗。小编今天来说说滴血认亲哪些事,千万不要在自己家中做滴血认亲一定要到正规的亲子鉴定中心。
一、滴血认亲有科学依据吗?
滴血认亲的鉴定方式没有科学依据。 无论是不是有血缘关系,血液滴在骨骼上都会渗入。古代的滴血认亲是传说。到目前为止,血缘关系的准确认定还只能通过DNA鉴定。
滴血认亲是古代的检验方法,但按现代医学的观点分析,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。但由于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科学手段的缺乏,在古代滴血认亲仍不失为先进方法。
二、历史上的滴血认亲
滴血认亲从三国时创立,一直被奉为圭臬,没有人怀疑。可惜它是靠不住的。提起亲子鉴定,很多人会想到古代小说上常常提到的滴血认亲。其实这种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。我国宋代的法医着作里面就记载了古老的亲子认定办法。
三、为什么说滴骨验亲和合血法不准确
滴骨验亲和合血法,按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,都缺乏科学依据。骨骼无论保存在露天地,还是埋藏在泥土中,经过较长时间,一般情况下软组织都会经过腐败完全溶解消失,毛发、指(趾)甲脱落,最后仅剩下白骨化骨骼。
白骨化了的骨骼,表层常腐蚀发酥,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会浸入。而如果骨骼未干枯,结构完整、表面还存有软组织时,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会发生浸入的现象。对于活体,如果将几个人的血液共同滴注入同一器皿,不久都会凝合为一,不必尽系骨肉至亲。
四、为什么电视剧中也会有滴血认亲
古代记载的滴血认亲方法分为两种:一种叫合血法,也就是《九品芝麻官》里采用的方法;另一种是滴骨法,在电视剧《大宋提刑官》中也有展现,并且起源更早。
滴骨法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实例记载,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,观察是否渗入,如能渗入则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统关系。大宋提刑官宋慈所着的《洗冤集录有记载:检滴骨亲法,谓如:某甲是父或母,有骸骨在,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?试令某乙就身剌一两点血,滴骸骨上,是亲生,则血沁入骨内,否则不入。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。
合血法出现的比较晚,大约出现在明代,是指双方都是活人时,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内,看看是否凝为一体,如凝为一体就说明存在亲子兄弟关系。这种方法出现虽晚但因可鉴定活人,所以流传很广,至今在某些边远地区,仍有少数人信服并采用。
五、滴血认亲和血型有关系吗
不同血型的血一旦被混合,可能会出现沉淀之类的情况。民间传说中的非亲属关系血液不能相融,说的就是发生这种沉淀的情况。
通常说的血型是指ABO血型,即A型、B型、AB型和O型。它是根据血红细胞表面ABH抗原进行分类的。特定血型的血,红细胞膜上有特定的抗原、血清中有不同类型的抗体。红细胞膜上只有A抗原的为A型血,血清中有B抗体;红细胞膜上只有B抗原的为B型血,血清中有A抗体;红细胞膜上同时有A、B两种抗原的为AB型血,其血清中无A、B抗体;红细胞膜上只有H抗原为O型,血清中同时有A、B抗体。同类型的抗原、抗体可以结合,从而使红细胞由于重量增加沉积下来。
举例来说:如果一滴A型血与一滴B型血滴在一起,A型血红细胞结合B型血中的A抗体而沉淀,B型血红细胞也会结合A型血中的B抗体而沉淀,这样便产生很多沉淀性颗粒。这就是不同血型的血相混合会产生沉淀的原理。
这些沉淀看上去就像小颗粒(血量越多、颗粒越多),表现出来便是不能融合。这种现象只会发生在不同血型的两滴血相混合时。而相同血型的两滴血,红细胞不会结合抗体,就可以融合而不发生沉淀。